0571-88234500

新闻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重视基层,聚焦医改难题

2011年10月20日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

   长久以来,“看病贵”、“看病难”在中国社会被广为诟病,百姓对正在推进的医改始终高度关注。“两会”期间,对于这项关乎民生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达看法和建议。

  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中国医改中难度最大、推进较难的一项改革。孔北华代表指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回归公益性,困难则在于政府财政。公立医院90%的运营费用需要靠医疗服务和药物差价来实现,要想尽快解决以药养医的局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

  陈仲强委员说,公立医院改革现在已是第三年,在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试点,但目前改革在全局范围内的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方面的思路尚不清晰。

   李铀委员说,现在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比较少,一个大医院的财政拨款仅够其支付医院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他建议,国家对大型医疗机构应采取财政收支两条线,确保按职称、月工作绩效确定医疗人员收入,而不是让其和具体医疗活动挂钩,这样公益性才会逐步显现。

  吴明江委员也表示,目前公立医院既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又采取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故被称为“公家开店、自主经营”,该模式必会弱化其公益性,因此公立医疗机构管理结构亟需“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说,作为世界性难题,医改在很多先进性国家都没有完全解决。中国这两年在医改实践上出现了好开端、好势头,具体表现是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基层,同时制定了基本药物制度,还有覆盖很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取得了实际效果。

  “医疗资源的过分集中,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层优秀的医疗人员太少”,孔北华认为这是造成“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吴明江说,如果基层医院得不到信任,百姓还是会往大医院跑。他建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加大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在职教育,使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得到比较高素质的人员补充。

  陈天桥委员建议,加大对二、三线城市医疗资源投入,对其提供同大城市一样的医疗资源。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委员建议,对偏远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革医保管理体制,完善基本药物目录,让基本药物制度这项政策更加便民惠民。

  许树强委员表示,县级公立医院占全国90%以上,从其着手改革所需投入不大,可操作性较强。他建议将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

  孙南雄委员指出,好的医疗保障不仅需要稳定经费来源,还要对其合理统筹。他说,现在有些地方的医保基金大量沉淀,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医院需要建立良好体制,使医疗费用合理下降,对此要用法律制度约束。此外,还应注意公费医疗中过度消费问题。

  卫生部部长陈竺委员说,“看病贵”,主要就是保障制度不完善;“看病难”,就是找好医生比较难。他表示,基本医疗服务是公共产品,在这一领域里不能简单移植市场机制,还得尊重规律,回归公益性。中国卫生事业最为薄弱的就是基层和农村,县级医院是今年医改的突破口。如果做到90%的大病能在县城里解决,就会缓解大医院压力。把基层做强,是解决看病难的根本途径。

  钟南山代表认为,中国医疗卫生投入GDP占比应达到5%,方能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